周正榮先生紀念網  
 

www.jingjulong.cn/zhouzhengrong.htm


       

请点击以上小图进入各分页

本站以文字为主的网页,2020年10月已进行改版增页以方便手机阅读。

原先音视頻链接多失效,重新整理中,需要较长时间。。。

 

有任何指教请来信 龙乃馨电子邮箱 bjlnx@163.com

 

                

休道知音難覓 且看伯牙子期 幸有餘音不絕 兩岸共相追憶...














寂寞沙洲冷--周正榮京劇藝術 
(作 者:王安祈、李元皓)

 

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周正榮先生民國十六年(1927)生,江蘇人。十二歲進上海戲劇學校,與顧正秋、張正芬為同班同學。先後師事陳斌雨、關盛明、張連福、劉盛通、產保福、陳秀華等名師,畢業後參加顧正秋劇團,在上海、南京演出。三十五年初,遠赴北平,隨李洪春學靠把老生,隨雷喜福學唱做。三十七年回上海,赴長沙、貴州演出,隨軍來台。與筱劉玉琴、陳美麟、馬驪珠等合作,在台灣、金門公演。四十七年加入陸光國劇隊,四十八年至五十三年離開陸光,自行搭班。五十三年再返陸光,與張正芬、馬維勝、吳劍虹、楊傳英等位長期合作,直到八十四年軍中劇團解散。退休後在台灣戲曲專科學校任教。

        周正榮先生在台灣京劇界的重要性,超越「四大鬚生」的評比,進而至於精神典範的層次。他對於京劇的執著堅持乃至於狷介,體現了象徵性意義。對於京劇,他投注的是整個生命;對於藝術的追求,不只是「無一字不講究,無一音不磁實」,更要求整體精神風貌的呈現。他的表演不靠天賦,其實他嗓音條件並不好,但是,「用功」二字不僅彌補了不足,更創造了藝術奇蹟。本來不夠寬潤甚至有點「枯」的嗓音,竟然磨練出一股「枯澹」的韻味,不以高亮寬闊取勝,但內蘊深厚、餘韻無窮,因而有「回甘味醇」之美。深沈澹雅的藝術形象,是表演風格的形塑,更是人格特質的投射。「雲門舞集」林懷民於1984年邀請他主演《問樵鬧府、打棍出箱》(與吳劍虹合作),看中的除了唱做精彩之外,更是他的特殊性格與氣韻。美學家蔣勳撰文盛讚其塑造了中國書生的典型,並以屈原《天問》相比擬,指為中國文學藝術中「失常之變」的極品。另一齣《馬鞍山》更體現了「冷澹」卻又「深情內斂」的特殊氣韻,高山流水,知音何在?「追尋中的孤寂」為其題旨。孤寂原為創作的心靈狀態,而孤寂不也正是周正榮精神風貌的總體提煉?《問》劇的執著追尋與《馬》劇的冷澹孤寂,適足以視為周正榮先生人格與風格的雙層寫照。

        周正榮宗余、楊派,以深厚沈鬱的韻味取勝,長期鑽研《鼎盛春秋》、《捉放曹》、《洪洋洞》、《失空斬》、《托兆碰碑》、《捉放宿店》等余派楊派正宗劇目,每次演出都能在境界上更提升一層。一生敬業勤懇執著不懈,即使退休後仍維持調嗓練功的每日功課,人格精神堪為典範。其人雖已於八十九年八月病逝,但典型在夙昔,藝術風範永存。

本文字資料由王安祈教授提供特此申謝

 

    点击进入~堅持的化身∼懷念周正榮老師 龍乃馨 於04/08/30

点击进入~2020年周正荣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专页  

   

網頁初製:2004/06/16   最近更新:2020/10/09  網頁製作:龍乃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