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製作之《周正榮曲藝精華CD

 

這是早年台灣的黎明唱片出版的中國國劇專輯之二

周正榮先生〔捉放宿店〕唱片封面

 

(本页待找出光碟才能重新上传 敬请理解)

 

   

 

 
 
  

   戰樊城原板    

   浣紗記 
   魚腸 劍1  2
   文昭關二黃慢板 
   碑反二黃慢板   
  東吳西皮原板
   二進宮二黃慢板
   打漁殺家西皮快三眼
   將相和選段 1.西皮散板... 2.二黃倒...
   三娘教子原板選段
   空城記選段 1.西皮三眼   2.二六
   烏盆記選段 1.反二黃慢板 2.反二黃原板
   坐宮選段(西皮慢板...)
   洪洋洞選段(二黃慢板)
   捉放曹選段 1.西皮三眼  2.二黃慢板

 

 
 

 

《周正榮曲藝精華CD》由辜公亮文教基金會製作,據總編輯鍾傳幸說,這些資料是周先生自己在生前就已選定的。周先生平生爲人行事嚴謹認真,一絲不茍,這不僅表現在演出風格及藝術成就之上,連他搜集整理資料也是如此。由於周正榮是海峽兩岸少數幾位「老派鬚生」〈我以為這一點可以用藝術受到「樣板戲」風格的影響深淺來衡量〉的最後代言人之一,因此當時間流逝之後的遙遠未來,如果我們還想聽到這種古老純正的聲音,就可以不用悵惘的只在余叔岩的「十八張半唱片」中摸索了,周先生的自選唱段,實在是寶貴的藝術資產。然而兩片CD的容量實在是相當有限,因此所收的劇目都是周正榮最拿手的代表作。這些戲周正榮大部分都唱過數十次或甚至上百次,對於他一生每次的演出都做了自我的評鑒,記在一本小簿子中,毫不苟且。所以這批由他自己挑選的段子,自然是精華中的精華,彌足珍貴。

 

周正榮的唱腔藝術主要宗法余叔岩、楊寶森,所以CD中所選的戲絕大部分都是余派、楊派名劇。大約占一半左右份量的是楊寶森風行於世的「楊、失、伍」。「楊」是指《楊家將》,《楊家將》所包含的不只一齣戲,CD中所選的有《四郎探母坐宮》中的西皮慢板,《洪洋洞》中的二黃原板、慢板及快三眼,以及《碰碑》中的反二黃慢板。「失」是指《失、空、斬》,其中〈失街亭〉收錄最全,由引子、定場詩到西皮原板、搖板都收進來了;〈空城計〉則只選了有名的西皮三眼、二六,而〈斬馬謖〉則完全付諸闕如,不能聆聽到周正榮快板的功力。「伍」是指《伍子胥》,即《鼎盛春秋》,包含了六、七個折子戲,唱工相當繁重,是楊寶森的代表作,在這兩片CD之中收選了〈戰樊城〉中的兩段西皮原板轉二六以及大段的〈文昭關〉「歎五更」,二黃慢板、快三眼唱腔,算是半齣《伍子胥》。

 

「楊、失、伍」之外另有兩齣唱工戲《烏盆記》及《捉放曹》。《烏盆記》只選了最後訴冤的反二黃唱段;《捉放曹》則選了〈公堂〉的西皮二六,〈行路〉的西皮三眼以及〈宿店〉的二黃慢板,比較完整。這兩齣戲周正榮的唱法大致也是出入於余叔岩、楊寶森之間,只有〈公堂〉的二六則是師法言菊朋,周正榮特別將這段唱以及另外一段學言的《法門寺》收錄在選集之中,其用意應該是想表明他的所學並不完全的局限在余、楊的範疇之內,而也有不少旁學雜收的成分在其中,他對言派、馬連良馬派的造詣也很深...

 

其他所選的則是一些零星的得意唱段。《伐東吳》及《打漁殺家》是余十八張半唱片中的兩個名段,周正榮選這兩段唱的用意,應該是展現自己的余派造詣成績,以供後人考核。《三娘教子》及《二進宮》則是大路子的傳統老戲,可以上溯到譚鑫培一輩,甚至之前的老生,顯示的是周正榮學習余楊派並非無源之水,而是有著傳統老生的基本功力,猶如行楷書法學王羲之,而能上溯學習鐘元常打底子。相對於《教子》和《二進宮》,《將相和》這齣戲的入選則相當特別,它是一齣編於余叔岩身後的新編歷史劇,由名家翁偶虹所編,劇情相當緊湊精采,老生馬連良、譚富英、李少春及奚嘯伯、李和曾都曾演出此戲(就是楊寶森沒唱過),在腔調的使用上各有千秋,周正榮在其間的比較與取捨,近於李少春,想是獨具心得,而且對這一唱段相當滿意。

 

 

 

 

返回艺术精选

>>返回主頁